养生文化网/养生常识/饮食养生/四季养生/养生保健/养生人群/中医养生/运动养生/养生食材/养生菜谱/标签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养生常识 > 养生生活 > > 正文

放宽心才能身体好 武汉市中心医院心理咨询门诊 叶 妮

2019-01-08 09:35:08 来源: 养生文化网  点击: 标签:

导读:  前几天,武汉市中心医院心理咨询门诊,一位68岁的老婆婆满脸愁云,一进诊室,就向我倒苦水:“现在老了,没用了,有病儿子也不带我上医院,都嫌弃我了!”。我让她安坐下来,慢慢

  前几天,武汉市中心医院心理咨询门诊,一位68岁的老婆婆满脸愁云,一进诊室,就向我倒苦水:“现在老了,没用了,有病儿子也不带我上医院,都嫌弃我了!”。我让她安坐下来,慢慢说清实情。

老婆婆说,最近一年来,身体越来越差,住了几回院,医生检查说没什么问题,她还老觉得头疼、心慌,走起路来腿也发软。“我肯定要中风,要瘫痪的!”老婆婆紧张地说,退休后,身体一直不错。从今年开始,就不对劲了,脖子疼、头也疼,年初第一回上医院的时候,查出颈椎病,住院治疗了一个礼拜,好转了。可是,出院不久,她又开始头疼,经常犯晕,晚上辗转难眠。

近半年来,老伴看着她窝在房间里,苦闷不堪,总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,每天寝食难安,惶惶不可终日,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怕是她有什么心病,这才劝说她来医院找医生聊聊,解解“心结”。

像这位老婆婆一样,因过分担心身体状况而持续出现焦虑的状态,在老年群体中很常见,不少老人经历过一次疾病后,会对自身健康、死亡产生恐惧,以致对自身感觉或做出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,虽经反复检查证实没有大问题,仍难以打消疑虑。

这样的老人往往接触过疾病的环境,自己或家庭中有人患过病,亲人因病去世等。另外,外界的一些不良刺激也会加剧老年人的忧虑。例如,听说自己认识的老朋友、老同事患病或死亡,有疑病倾向的老人便往往会对号入座,联想到自己,因而成天担惊受怕,变得忧心忡忡。

从根源上说,这种心理焦虑状态,源于老人步入晚年后,内心产生的一种强烈的“丧失感”,老年人对疾病的过分强调,其实是对“丧失感”的强调。人进入老年期,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,体力、感知觉、记忆力随之下降,身体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舒服,甚至患有躯体疾病。老年人内心上会有一种对丧失健康、日常生活功能、乃至失去生命的恐惧,而退休后,一些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晚年生活较为孤独、枯燥,子女又不常在身边陪伴,他们感觉自己丧失了社会角色和生活价值感,内心失落,朋友少、家人关怀不够等因素,往往会让他们缺乏安全感,导致老人更加关注健康与疾病问题。

要避免老人晚年出现“恐病”心理,首先老人要在认知上进行调整,进入老年期后,应建立“积极老化”的观念,不仅在躯体、社会、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,还要积极面对晚年生活。

其次,老人要学会“修身”与“修心”。“修身”即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物质生活;同时要生命不息、运动不止;再次,要正确学习理解医学知识,不要用教条的方式照搬和盲目“对号入座”,以恰当的态度面对疾病。既不否认,也不灾难化。在“修心”方面,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,保有自己的朋友和社交圈子,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。除了家庭生活,老年可多参加集体活动,培养多方面的爱好,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,心情或身体不适时可找知心朋友倾诉你心中的疑虑、恐惧感;其次,要培养爱、弹性与包容的性格与思想观念。弹性、包容和爱不仅指向他人(关心和帮助他人),也是指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衰老,要清楚自己虽然老了,但相比年轻人,仍有自己的优势、乐趣和人生智慧,要学会不断地适应和修复,即自我整合,获得完善感,保持精神的满足与愉悦。 (李  蓓整理) 

频道推荐

常识饮食保健中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