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生文化网/养生常识/饮食养生/四季养生/养生保健/养生人群/中医养生/运动养生/养生食材/养生菜谱/标签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中医养生 > 中医词典 > > 正文

瘀血痹阻型肺痨

2018-01-18 12:51:06 来源: 养生文化网  点击: 标签:

导读: 肺痨的病症,大家可能也是从一些影视作用中看到。的确,在中医学术的领域里,对于这一病症,专家研究得很深入。今日小编就和大家说说瘀血痹阻型肺痨,对这个病,相信不少人还是比较陌生的。瘀血痹阻型肺痨的症状我们

  肺痨的病症,大家可能也是从一些影视作用中看到。的确,在中医学术的领域里,对于这一病症,专家研究得很深入。今日小编就和大家说说瘀血痹阻型肺痨,对这个病,相信不少人还是比较陌生的。瘀血痹阻型肺痨的症状我们一起看看吧!

  症状

  咳嗽,咯血,血色暗而有块,胸痛如刺,午后或夜间发热,肌肤甲错,面色黧黑,舌质暗成有瘀斑,脉涩。

  病因病机

  瘀阻肺络,耗伤阴津,血瘀内阻,肌肤失荣。

  治则治法

  活血祛瘀生新。

咳嗽,咯血,血色暗而有块

  方药

  虫丸加减。大黄9g,虫6g,桃仁9g,丹参12g,生地黄12g,白芍9g,甘草6g,杏仁9g,黄芩9g,百部9g,当归9g,太子参15g。加减:咯血,色暗有块者,加三七粉(冲服)3g,郁金9g,花蕊石(先煎)30g以化瘀止血;午后低热,盗汗者,加秦艽9g,地骨皮9g,银柴胡12g以清虚热;口燥咽干者,加北沙参12g,麦冬6g以养阴生津;胸痛明显者,加丝瓜络12g,郁金9g,延胡索9g以行气止痛。

  肺痨的病因病机

  肺痨是一种由于正气虚弱,感染痨虫,侵蚀肺脏所致的,以咳嗽、咯血、潮热、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、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。

  肺痨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,是肺病中的常见病。据1985年全国性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,本病患病率为550/10万,平均死亡率在30/10万左右。中医治疗肺痨着眼于从整体上辨证论治,针对患者不同体质和疾病的不同阶段,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,目前临床多结合抗痨西药治疗,可以收到标本兼顾,恢复健康的结果。

  中医学对肺痨的认识历史悠久,且逐渐深化。《内经》《难经》《金匮要略》等医籍中无肺痨病,大多归于“虚损”、“虚劳”一类病证中,并描述了与肺痨主症相似的临床表现,如《灵枢·玉版》篇说:“咳,脱形;身热,脉小以疾”。晋代《肘后备急方》进一步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,指出“死后复传之旁人,乃至灭门”,并创立“尸注”、“鬼注”之名。唐代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把“尸注”列入肺脏病篇章,明确了本病病位在肺,指出本病的病因是“劳热生虫在肺”。

  《外台秘要》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观察尤为详细,指出本病有骨蒸、烦躁、食无味、消瘦、盗汗、咳嗽、两颊如胭脂色等症状,还指出本病可见“腹中有块,或脑后近下两边有小结”等兼症。由于本病的传染性和诸多症状,故有很多名称,如尸疰、劳疰、虫疰、传尸、肺痿、劳嗽、骨蒸、伏连、急痨等,直到宋代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始以“痨瘵”定名,并指出与予事而忧则肺劳为各一门类,不可不知,从发病学上把痨瘵与一般的虚劳进行了界定。

  病因方面,在唐代关于肺虫说的基础上,创立了“痨虫”、“瘵虫”之说;在治疗方面,《仁斋直指方》已提出“治瘵疾,杀瘵虫”的重要观点。元代葛可久《十药神书》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。《丹溪心法·痨瘵》倡“痨瘵主乎阴虚”之说,突出病理重点,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。

  明代《医学入门·痨瘵》指出“潮、汗、咳嗽、见血、或遗精、便浊、或泄泻,轻者六症间作,重者六症兼作”,概要地提示了本病的6个主症。《医学正传·劳极》确立了杀虫与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,迄今仍然对肺痨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  结语:能够看出,肺痨在我国的中医学领域已经研究了很多年了。古代医学对于它的专研很是深入,从中医的角度去治疗肺痨人们的心里会多了些安全感。但是具体的情况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看,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中医学,健康生活!

文章阅读排行

NO.1 乳房纤维瘤【概述】  乳房纤维瘤是乳房的常见良性肿瘤,一般认为与雌激...

频道推荐

常识饮食保健中医